专业选得好,比大学选得好更重要。选对了专业,不但就业前景广阔,薪资也更理想;一旦选了个“坑”的专业,前景和钱景都堪忧。
本次就跟大家聊聊马来西亚各大高校都有哪些优势专业以及如何选专业的问题,有意赴大马留学的同学和家长请重点关注!
选专业=相亲
在进入正题前,想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选专业这事,其实跟相亲是一个道理。对,你没听错,选专业就是在“相亲”。这是我们从事留学行业多年来,在接触了大量的咨询和案例后,总结出的一条“真理”。为什么拿相亲来比喻呢?因为大家在选专业的时候,父母有父母的标准,孩子有孩子的喜好,学校又有学校的要求。简而言之,核心点就是:看你的需求。
选择马来西亚留学的人,你的需求大概率是和工作挂钩的。迄今为止,上千个案例的学生和家长在咨询时,都会提到这么几个问题:这个专业,孩子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能不能考公考编?我毕业后能不能进国内大厂?我想去马来西亚读博,单位认可吗?我毕业后,能升职加薪、评职称吧?这些问题的共同之处在于,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在定专业时,都有“工作”方面的考量。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就业压力是相对比较大的,学生和家长对于专业选择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学校的选择。
我们在为学生进行留学规划时,同样也是秉持着“专业优先、就业为王”的原则。现在留学已经大众化了,对于普通人来说,留学并没有多么高大上,而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更好地生活。人生每时每刻都充满了选择,每次选择都是机遇和挑战。我们能做的是给你一个合适的专业选择规划,但归根到底,每个想来马来西亚的人都要遵循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大马高校的优势专业
接下来盘点一下马来西亚各个大学的优势专业。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已经出炉,这里结合最新的排名做个分析。
首先是马来西亚No.1、世界排名第60的马来亚大学(UM)。关于这个学校你就不用太纠结了,因为它是整个马来西亚甚至东南亚都“扛把子”的顶级学府,37个学科位列世界前200,21个学科位列世界前100。其中,图书馆与信息管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神学与宗教研究等等更是名列世界前50。
再来看博特拉大学(UPM)。它的前身是农学院,那么毫无疑问,它的农业与林业学科、兽医学、石油工程,都是跻身世界百强的。另外,博特拉大学商学院是马来西亚第一个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的商学院,而在中国,能拿到这样认证的商学院都有谁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等,个个都是顶尖商学院,所以这个认证的含金量可想而知。不止如此,博特拉大学在环境科学、会计与金融、商业与管理、工程等领域也全部名列世界前200。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的人文社科专业是非常好的,最重要的是学制短,这一点对于高考后想去马来西亚留学的同学特别有利,比如英语语言研究、传媒、心理学等本科专业都是3年制。另外,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面,国大冲进了世界前100,体育、英语语言与文学也都冲进了世界前150。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虽然叫“理科大学”,但它的成就不仅限于理科领域,建筑、教育、土木工程、英语语言文学、化学、商业与管理等学科都位列世界前100或者前200。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听到它的名字,我们就知道,它的工科类一定是马来西亚最全的。无论是建筑、电气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还是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石油工程等等,这里应有尽有,而且在马来西亚绝对是头把交椅,世界排名都在前200行列。
说完了公立五大,再来说说私立大学。马来西亚私立大学绝对不差,不但国际化程度更高,硬件方面更舍得砸钱,而且是百分百的全英语教学,国际生不必像公立大学那样多学一门马来语。好的专业,比如泰莱大学的酒店管理全亚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17;思特雅大学的音乐,亚太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英迪大学的商科,精英大学的心理学,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大马能不能跨专业
我们先聊聊跨专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你本科是工商管理,硕士要申请计算机,这肯定属于跨专业。但是大家要知道,同属于商科,比如你经济学本科去申请会计学硕士,这也算是跨专业。跨专业的核心不在于你的学科,而在于你的核心课程。要提醒的是,大家不要陷入专业名称的误区,比如名称差异很大,是不是一定就是跨专业呢?未必。举个例子,你要申请传媒硕士,那么你本科是新闻学、数字通信、公共关系、广告,都是可以的。因为本质上,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相同的或者相对应的。所以专业名称差异大不一定就是跨专业,重点在于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性。
而看起来相似的专业名称,实际学的东西却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前者一般是研究计算机设备处理储存数据,以数据结构、C语言、软件工程、系统安全为主,而后者则聚焦硬件,以电子工程、电路、电子学为核心课程。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马来西亚留学能不能跨专业?拿公立大学来说,你想跨专业,最好具备较强的个人背景,比如相关领域多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科研成果,或者有相关资质证书、高含金量的推荐信,这些都有利于你的跨专业申请。如果你跨专业申请教育学,那么最好有2年以上的教学经验,有教师资格证;申请理工类,最好有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但你要是一张白纸,应届跨专业,那就是飞蛾扑火了。而私立大学,除了像法律、医学类的专业外,很多专业都有桥梁课程,我们可以通过桥梁课程去达到跨专业的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跨专业的原理和处理方案。但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同专业、至少是同学科地去申请硕士,否则跨度过大,到时候学习会出现困难。
好学校差专业值得吗
这是一个困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特别是现在,马来西亚公立大学的申请越来越卷,甚至一些小众专业都被大家挖掘出来,以此来提高申请成功率,比如马来亚大学的欧洲研究、东盟研究、东亚研究等等。
其实这件事还得从自身出发。像一些“万金油”专业,比如商科、人文社科,肯定是好学校更重要;如果是理工科专业,隔行如隔山,排名靠前的学校未必更好。如果你为了冲击好学校,申请的既不是万金油专业,也不是技术类专业,毕业以后考公考编没岗位,求职就业没特色,自己也没有兴趣进一步研究学习,仅仅挣了一个“好学校”的文凭,可以说得不偿失。
毕竟,咱们普通家庭,多数时候都是以就业为第一目标。专业是就业的基础。那些考公考编“三不限”,意味着你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几千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更何况,如果你选择的是冷门中的冷门,比如有些机构推荐大家去马来西亚学中文中医,听起来倒也未尝不可,但你必须要考虑几个问题:当地的中文中医比国内更先进吗?未来回国就业的机会有吗?多吗?留在当地从事中医行业现实吗?总之,那些“差”专业,如果你真的喜欢,你有人脉关系,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家里有资源,那么可以读;如果你啥都没有,那就踏踏实实以就业为导向,认认真真地选择和思考,不要随波逐流,不要盲目追求院校名气。